2009年3月15日星期日

社会实践之于大学生?

一张照片——就业的严峻和残酷
在一场大学生招聘会上,一个女孩手里捏着皱巴巴的简历,无助的蹲在地上。不知道是因为人太多,还是因为人们的求职渴望太强,谁也无暇去顾及这个蹲在地上哭泣的女孩。这个女大学生为了投递简历被拥挤的人群挤哭了,现实的残酷、社会的冷漠让初入社会的她遭受了求职的滑铁卢。这个画面在带给人们震撼的同时,也给人沉重的反思。
一种现象——大学生社会实践“家里热外边冷”
一到暑假,许多大学生都为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而奔忙,其家长之间谈论的也常常是“给孩子找个实习单位”的话题。而与此同时,被各种关系找上门来的企事业单位有的直接以“不收实习生”为由拒绝;有的则碍于情面,只好勉为其难……一时间形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“家里热外边冷”的局面。“本以为自己是名大学生,找个临时工作应该很容易,而且只要有好的岗位工资都可以不用。可是一付诸行动却发现很难:到一些和自己专业相符的企事业单位去毛遂自荐,因为经验和能力不够而被拒之门外;到商场报名做促销、收银之类简单的工作,人家又说不要临时工;到饭店做服务员好像又不符合大学生的身份……总之要想找个社会实践的地儿,真的很难。”谈到假期社会实践的经历,许多大学生都这样抱怨。而为什么会出现接收单位少,大学生实习难的情况?大学生社会实践真的只是“烧火棍子一头热”吗?对此,企业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苦衷。一家广告公司的一个部门负责人说,暑假还没到,他就接到了十多个托关系来实习的电话。部门里的7个员工每人至少要带一名实习生,后来的几个实习生只能安排在走廊的会客厅里。该负责人每天除了要安排具体业务,还得解决实习生各种问题。 一个疑问——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有没有必要?
上海116家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做了一个调查。对应聘者的简历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依次是: 1、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 57%; 2、专业 44%; 3、毕业院校 28%; 4、英语和计算机水平 21%; 5、性格、爱好、特长的描述 13% 虽然这个数据无法反映所有用人单位的整体需求状况,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,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还是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。不仅在中国是这样,在国外也一样,因为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,一个人的合作能力、创新能力、学习能力还有适应能力才能被充分展示出来。调查报告中建议正在求职的大学生,与其在临时包装上花费太多,不如及早在个人实践上下功夫。近几年,我国高校连续扩招,使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长,造成了高校毕业生高存量、高膨胀;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给经济带来了更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。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破产,大批农民工的返乡,供需结构的失衡……这无疑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难度。如何在严峻的竞争中脱颖而出,如何增加自身的比较优势,如何全面认识和了解自身的优劣势,如何尽早地适应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”?这一系列的如何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